>“国宝云子”系列报道 ▏感来意气不论功——云子流衍(二) > 企业新闻 > 云子新闻 > 首页

目前您在: 

“国宝云子”系列报道 ▏感来意气不论功——云子流衍(二)

2021-07-08


关于“云子”的恢复过程,在2019年云子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》“历史渊源”一项中这样陈述:在陈毅副总理的关怀和过问下,1965年陈西伯成功恢复试制“云子”,进行小批量生产。1966年生产停止。1974年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成立了围棋校办工厂(原云南围棋厂),组织以陈西伯、王启宇、刘振邦、罗桂元为主的科研小组,于1975年在昆明成功复原了“云子”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。

微信图片_20210430123129.jpg

陈西伯

        按照“云子”申报书的提法,我们可以看到:1964年,陈西伯成功恢复试制;1974年,成功复原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。可能大家觉得陈述过于简单,甚至有些语焉不详,这其实是对申报书的要求不了解。国家级项目申报,每个条款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,“历史渊源”一项,只能用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述来说明“云子”重生的过程。

3.jpg

王启宇

时间一下子跨到1974年。

据《话说国宝》系列中“云子专题”提到:1974年,云南省体委派来了联络员徐继祖(时任云南棋队教练),省体委推荐陈西伯老先生来做技术指导,成立科研小组,后因种种原因陈西伯离开。

5.jpg

罗桂元

4.jpg

刘正邦

        陈老先生离开后,国家体委责成云南省体委要尽快完成云南围棋子的试制和生产任务;昆明市第十二中接受研制任务,校领导杨国清、总务主任罗桂元负责组建试制小组。

诚然, 要使失传多年的 “云子”重新生产出来,并非易事。现在,由学校勤工俭学工厂来研制,的确困难非同一般。

《南中杂志》,其中有“烧法:以紫英石三十斤,硝石二十斤为一料,可得棋子三十副,然费工本已三十六、七两矣。其色以白如蛋青,黑如鸦青者为上。若鹅黄鸭绿、中外洞明者,虽执途人而赠之,不受也” 。

10.jpg

11.jpg

研制新“云子”

这些资料,对研制人员王启宇、刘正邦来说是有很大启发的。同时,参与研制的罗桂元拿来了几颗黑白古“云子”,罗桂元、刘正邦和徐东林先后到昆明冶金研究所做光谱分析,又到昆明通用机械厂、昆明冶金工校、昆明第一钢铁公司和易门铜矿等化验室帮助化验古“云子”的元素成分以及强度或硬度等,特别是光谱分析发现了古“云子”含有的基本成分。

9.jpg

经过二百多次的科学试验,不断改进配料比例,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炉温控制、 熔炼时间、滴铸、退火、打磨和上油以及用卡尺挑选棋子(分出大、中、小三号)、检验、包装和入库等一系列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,终于在 1975 年元旦烧制出了手感舒适,质量较好的第一批新“云子” ,接着将试制的新“云子”送请上述化验过古“云子”的省市科研单位再次进行压强、光谱分析,经过不断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,直至认定为合格产品。

12.jpg

云子复原

之后,学校邀请了云南围棋协会及昆明的老围棋爱好者和有关专家对新“云子”的造型、重量、色彩、手感、强度等多角度多层次地与古“云子”进行反复比较,并分别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,大家表示“质量很好”。

1975 年夏,校办工厂向北京发出了第一批新“云子” ,请国家体委进行鉴定验收,并请国家围棋队试用,国家体委复信:“黑白子质量都很好,超过以前云子的水平”。国家围棋队也来信说:“昆明十二中学研制的同志们:你们以敢想敢干的精神和科学认真的态度,使我国传统的最有名的围棋子——云南子,从濒临失传的险境中挖掘出来了。云南子的试制成功,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这一精美工艺品,又能为新世代服务了。想到今后我们在重大比赛中能使用这种棋子,该是何等的高兴、自豪! ”

1.jpg

至此,云子重新问世。

期间,各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参与人员从省体委、陈西伯到十二中,在这段看似波澜不惊、实则波澜壮阔的“云子”重生的历史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
7.jpg

8.jpg

“云”字牌云子商标图案和书写的“云南围棋”字样

几乎与此同时,学校请李小园(美术老师)绘制“云”字牌云子商标图案、并运用几种字体书写外包装盒上的“云南围棋”字样等都被采用,其“云”字牌云子商标图案 1980年注册并评为著名商标。

2.jpg

新云子

1974年虽然是“云子”重生的一个重要节点,但是十二中也好,后来的“云南围棋厂”也好,并没有把“云子”定格在那一年。学无止境、艺无尽头。之后,依然不断完善工艺流程,继续将云子质量一点一滴的推向高峰,特别是“云南围棋厂”建立后,“云子”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。

人生感意气,功名谁复论!千年以前,云子出现,同样是千年以前,魏征的《述怀》中这两句话,遥遥的送给了千年以后“云子”恢复成功中这些付出心血却已经默默无闻的人们。

敬请期待《云子流衍(三):征途犹与梦相关》